越野滑雪和射击表现对冬季两项运动员短距离比赛成绩的影响

越野滑雪和射击表现对冬季两项运动员短距离比赛成绩的影响

“两快一准”即滑雪速度快、射击速度快、射击命中率高,是指导我国冬季两项运动员训练与比赛的原则,也是教练员和运动员公认 的制胜规律(程冬美 等,1995;程云峰 等,2003;黄滨 等,2010;王文刚,2005)。针对世界杯短距离赛前30名运动员比赛成绩的研究表明,滑雪时间和射击表现联合可以解释不同水平运动员总比赛成绩94%~96%的方差变异,但射击速度仅占比赛成绩方差变异的2%~4%(Luchsinger et al.,2018)。因此,滑雪速度和射击准确性是影响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但有关射击速度的研究结论仍与训练实践相矛盾(陈辉 等,2014;Luchsinger et al.,2018)。通常认为,射击时间和射击区域停留时间越短,射击准确性越高,比赛成绩越好,然而目前鲜见相关研究数据证明(王润极 等,2020)。此外,在步枪射击项目相关研究中,射击成绩不存在性别差异(Lang et al.,2022),但在冬季两项运动中还少有数据支撑。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冬季两项和步枪射击过程中的人-枪运动学表现(郎殿栋 等,2021;Hoffman et al.,1992a;Ihalainen et al.,2018;Lang et al.,2022;Sattlecker et al.,2017)、生理心理学监控(Danielsen et al.,2025)以及训练方法(Josefsson et al.,2021)进行研究,但鲜见对冬季两项比赛成绩的深入分析,亟需更精确、大样本的数据支撑。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2019/2020—2023/2024赛季(世界杯、世锦赛和冬奥会)冬季两项短距离项目比赛数据,探究越野滑雪和射击表现对不同竞技水平和性别运动员短距离比赛成绩的影响。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数据资料

本研究数据源自国际冬季两项联盟(International Biathlon Union,IBU)官方网站,比赛成绩单由梅拉诺(SIWIDATA GmbH,意大利)专业计时系统记录。通过IBU数据中心整理2019/2020—2023/2024赛季44场比赛(世界杯39场、世锦赛4场和冬奥会1场)共5 228人次参赛(男子2 624人次,女子2 604人次)的比赛数据。完整比赛成绩单包括比赛成绩(比赛时间)(total race time,TRT)、滑雪时间(total course time,TCT)、立姿射击时间(standing shooting time,PST)、卧姿射击时间(prone shooting time,PST)、立姿场地时间(standing range time,SRT)、卧姿场地时间(prone shooting time,PST)、罚时(penalty time,PT)、立姿射击命中率(standing shooting rate,SSR)和卧姿射击命中率(prone shooting rate,PSR)等共计18个运动表现指标,以及3个年龄特征指标(运动员年龄、训练年限和世界杯首秀年龄)。44场比赛的赛道与环境信息见表1。

表1比赛场地的赛道与环境信息Table 1Track Configuration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f Competition Venues

1.2 研究方法

1.2.1 数据异常值处理

本研究仅收录数据完整的比赛成绩单,剔除未开始比赛(did not start,DNS)、未完成比赛(did not finish, DNF)及取消资格(disqualified,DSQ)的运动员成绩单共52例(男16例,女36例)。使用SPSS中的异常值检测功能,对主要变量(滑雪时间、罚时、射击时间和场地时间)的异常值进行过滤,共剔除异常值27例(男20例,女7例),剔除连续5枪射击时间小于6 s的样本3例。

1.2.2 数据分组

基于IBU积分规则,即短距离赛前30名获得世界杯积分,前60名获得追逐赛参赛资格。经分析发现,中国运动员比赛排名分布主要集中在第61~90名(69.2%),前30名约占4.8%。本研究旨在分析中国运动员与不同竞技水平运动员(特别是世界优秀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差异,因此未纳入排名第31~60名运动员的成绩,并将数据分成3组:G1~G30组为排名前30名,获得世界杯积分,其中剔除中国运动员的比赛数据,以避免系统误差;G61~G90组为排名第61~90名,未获得追逐赛参赛资格;CHN组为中国运动员。

1.2.3 指标计算

比赛成绩即总比赛时间由滑雪时间、靶场时间和罚时构成。总比赛时间越短,比赛成绩越好。滑雪时间是指运动员在滑雪赛道上的时间,不包括靶场时间和罚时。靶场时间包括射击时间和场地时间。场地时间是指运动员在射击场地时间,不包括射击时间。射击时间是指2次射击在射击垫上花费的时间。罚时是指由于射击脱靶加罚滑行150 m所花费的时间。滑雪速度等于比赛距离减去200 m再除以比赛时间,200 m为射击场地距离。年龄等于2024减去出生年份,运动年限等于2024减去训练开始年份,世界杯首秀年龄等于世界杯首秀年份减去出生年份。

1.2.4 统计分析

使用SPSS 26.0和Prism 10进行数据分析,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M±SD)。采用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评估各组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采用Levene检验对3组数据进行方差齐性检验。采用Welch ANOVA比较不同竞技水平运动员的滑雪射击表现和年龄特征的差异,采用Games-Howell法进行事后多重比较。直接差异分解法分析滑雪和射击表现差异占比赛成绩差异的百分比。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滑雪射击表现和年龄特征的性别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Spearman秩相关系数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比赛成绩与滑雪射击表现和年龄特征的关系,并分析滑雪射击表现与比赛成绩调整年龄特征后的偏相关系数。相关性结果以r值表示,并依据以下标准划分相关强度:|r|<0.1为几乎无相关、较小相关,0.1≤|r|<0.3为低度相关,0.3≤|r|<0.5为中低度相关,0.5≤|r|<0.8为中度相关,0.8≤|r|<1为高度相关。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法探究影响冬季两项比赛成绩(越野滑雪和射击表现)的关键因素。效应量R2分为3个等级:弱(1%~8%)、中(9%~24%)和强(≥25%)。P<0.05为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不同竞技水平和性别运动员年龄特征和比赛成绩的差异

由表2可知,G1~G30组男、女运动员的年龄显著高于G61~G90组(P<0.01),而与CHN组无显著差异(P>0.05)。G1~G30组男子运动员训练年限较G61~G90组长3.4年(P<0.01),较CHN组男子运动员长7.2年(P<0.01);CHN组女子运动员的训练年限与G1~G30组无显著差异(P>0.05)。CHN组女子运动员世界杯首秀年龄较G1~G30组小2.2岁,男子运动员则无显著差异(P>0.05)。3组男子运动员的年龄较女子运动员大1.7~2.1岁(P<0.001),G1~G30组和G61~G90组男子运动员训练年限较女子运动员长1.9~2.4年(P<0.001),但CHN组则是女子运动员较男子运动员长1.1年(P<0.001)。

表2不同竞技水平和性别运动员年龄特征和比赛成绩的差异比较Table 2Comparisons of Differences in Competition Performance and Age-Related Characteristics among Athletes of Different Competitive Levels and Genders

注:与女子运动员相比,&P<0.01,&&P<0.001;与G1~G30相比,**P<0.01;与G61~G90相比,##P<0.01。

由表2和图1可知,G1~G30组男子运动员平均比赛时间较G61~G90组和CHN组分别快9.2%(P<0.01)和9.7%(P<0.01),而CHN组与G61~G90组的比赛成绩无显著差异(P>0.05)。滑雪时间、罚时和靶场时间分别可以解释G1~G30组与CHN组男子运动员比赛成绩差异的70.9%、23.5%和5.6%;分别可以解释G1~G30组与G61~G90组男子运动员比赛成绩差异的72.8%、22.4%和4.8%。G1~G30组女子运动员比赛成绩较G61~G90组和CHN组分别快11.6%(P<0.01)和5.4%(P<0.01)。滑雪时间、罚时和靶场时间分别可以解释G1~G30组与CHN组女子运动员比赛成绩差异的67.1%、16.9%和16.0%;可以解释G1~G30组与G61~G90组女子运动员比赛成绩差异的64.2%、29.4%和6.4%。CHN组女子运动员比赛成绩较G61~G90组快5.12%(P<0.01)。

图1不同竞技水平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平均值差值Figure 1The Mean Differences Competition Performance of Athletes at Different Competitive Levels

注:TRT. 比赛成绩;TCT. 滑雪时间;PT. 罚时; PST. 卧姿射击时间;SST. 立姿射击时间;PRT. 卧姿场地时间;SRT. 立姿场地时间;下同。

G1~G30组第三单圈的速度较第一单圈慢1.3%~1.7%,G61~G90组第三单圈的速度较第一单圈慢1.4%~2.0%,CHN组第三单圈的速度较第一单圈慢0.6%~2.7%。3个竞技水平运动员均采用“反J型”配速策略,即第一单圈速度最快,第二单圈匀速保持,第三单圈加速冲刺。将比赛时间按比赛距离进行标准化处理后,G1~G30组、G61~G90组和CHN组男子运动员滑雪速度较同组别女子运动员分别快15.8%(P<0.01)、16.5%(P<0.01)和12.2%(P<0.01)。

G1~G30组男子运动员卧姿射击命中率较G61~G90组和CHN组分别高11.9%(P<0.01)和12.8%(P<0.01),G1~G30组女子运动员卧姿射击命中率较G61~G90组和CHN组分别高18.7%(P<0.01)和4.9%(P<0.01)。

G1~G30组和G61~G90组射击命中率不具有显著性别差异(P>0.05),而CHN组女子运动员射击命中率较男子运动员高11.2%(P<0.01)。G1~G30组男子运动员立姿射击时间和立姿场地时间较女子运动员少7.0%和6.5%,G1~G30组卧姿射击时间和卧姿场地时间不具有显著性别差异(P>0.05)。G61~G90组男子运动员立姿射击时间和卧姿射击时间分别较女子运动员少12.6%和6.0%(P<0.01),而立卧姿射击场地时间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CHN组男子运动员立姿场地时间和卧姿场地时间分别较女子运动员少5.8%(P<0.01)和29.9%(P<0.01),然而男子、女子运动员立卧姿射击时间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

2.2 比赛成绩与滑雪、射击表现和年龄特征的相关性

由表3可知,3组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均与年龄特征(年龄、训练年限、世界杯首秀年龄)无显著相关(P>0.05)。比赛成绩与滑雪射击表现的偏相关分析(r-partial)结果(调整了年龄特征后)显示,与简单相关分析结果相比,偏相关的相关程度和显著性水平均未发生变化。

表3比赛成绩与滑雪、射击表现和年龄特征的相关关系Table 3Correlation between Total Race Time and Cross-Country Skiing,Shooting Performance and Age-Related Characteristics

注:*P<0.05,**P<0.01。

G1~G30组男子运动员比赛成绩与滑雪时间和立/卧姿场地时间显著正相关(r=0.250~0.932,P<0.01),解释了11.7%~85.9%的比赛成绩方差,与立/卧姿射击命中率和立卧姿射击时间无显著相关(P>0.05);G1~G30组女子运动员比赛成绩与滑雪时间(r=0.934,P<0.01)显著正相关,与立姿射击命中率呈极显著负相关(r=-0.137,P<0.01),解释了2.0%~86.6%的比赛成绩方差(表3,图2)。G61~G90组男子运动员比赛成绩与滑雪时间和立/卧姿场地时间(r=0.197~0.930,P<0.01)呈显著正相关,与立姿射击命中率呈显著负相关(r=-0.200,P<0.01),解释了4.0%~83.9%的比赛成绩方差;G61~G90组女子运动员比赛成绩与滑雪时间和立姿射击场地时间呈显著正相关(r=0.159~0.909,P<0.01),解释了7.0%~81.4%的比赛成绩方差(表3,图3)。CHN组男子运动员比赛成绩与滑雪时间和立姿射击时间呈显著正相关(r=0.442~0.924,P<0.01),与立/卧姿射击命中率呈显著负相关(r=-0.395~-0.301,P<0.01),解释了13.3%~75.8%的比赛成绩方差;CHN组女子运动员比赛成绩与滑雪时间和卧姿射击时间呈显著正相关(r=0.297~0.871,P<0.01),与立卧姿射击命中率呈显著负相关(r=-0.423~-0.385,P<0.01),解释了8.0%~84.8%的比赛成绩方差(表3,图4)。

图2G1~G30组比赛成绩相关因素Figure 2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otal Race Time in G1—G30 Group

图3G61~G90组比赛成绩相关因素Figure 3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otal Race Time in G61—G90 Group

图4CHN组比赛成绩相关因素Figure 4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otal Race Time in CHN Group

2.3 比赛成绩的关键影响因素

在冬季两项短距离比赛中,射击脱靶1次将加罚滑行150 m,罚时是射击结果的间接表现。因此,将立卧姿射击命中率加入模型,而不是罚时。以比赛成绩为因变量,以滑雪时间、立姿射击命中率、卧姿射击命中率、立姿射击时间、卧姿射击时间、立姿射击场地时间和卧姿射击场地时间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探究冬季两项比赛成绩的关键影响因素。

由表4可知,TCT、PSR、SSR、PST、SST和SRT是G1~G30组男子运动员比赛成绩的显著影响因素,分别可以解释比赛成方差的86.7%、3.9%、3.7%、0.8%、0.2%和0.1%,联合可以预测95.1%的比赛成绩方差;TCT、PSR、SSR、SST和PST是G1~G30组女子运动员比赛成绩的显著影响因素,分别可以解释比赛成绩方差的78.9%、9.4%、6.4%、0.9%和0.4%,联合可以预测96%的比赛成绩方差。TCT、SSR、PSR、SST和PST是G61~G90男子运动员比赛成绩的显著影响因素,分别可以解释比赛成绩方差的83.1%、5.5%、4.6%、0.9%和0.1%,联合可以预测94.2%的比赛成绩方差;TCT、PSR、SSR、PST、PRT和SST是G61~G90女子运动员比赛成绩的显著影响因素,分别可以解释比赛成绩方差的73.9%、9.0%、11.8%、1.2%、0.4%和0.5%,联合可以预测96.8%的比赛成绩方差。TCT、SSR、PST和PSR是CHN组男子运动员比赛成绩的显著影响因素,分别可以解释比赛成绩的85.1%、5.1%、3.2%和1.9%,联合可以预测95.3%的比赛成绩方差;TCT、PSR、SSR、SST、PST和PRT是CHN组女子运动员比赛成绩的显著影响因素,分别可以解释比赛成绩方差的75.4%、15.3%、6.1%、0.7%、0.2%和0.2%,联合可以解释比赛成绩方差变异的97.9%。

表4比赛成绩的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Table 4Results of Multiple Linear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Total Race Time

注:SSR.立姿射击命中率;PSR.卧姿射击命中率。

3 分析与讨论

3.1 不同竞技水平和性别运动员比赛成绩差异分析

本研究发现,与G1~G30组相比,CHN组平均比赛成绩落后6.1%~9.7%,滑雪时间、罚时和靶场时间分别可以解释两组方差变异的67.0%~67.1%、16.9%~22.5%和9.1%~14.4%(表3,图1)。这表明滑雪时间是导致CHN组运动员与G1~G30组运动员比赛成绩差异的重要因素,罚时和靶场时间使比赛成绩差异进一步增加。滑雪时间对比赛成绩的影响与前期基于世界杯比赛数据的研究结果一致 (Luchsinger et al.,2018)。CHN组男子、女子运动员的滑雪速度分别为6.97 m/s和6.21 m/s,分别较G1~G30组慢6.1%(P<0.01)和3.8%(P<0.01),CHN组男子运动员的滑雪速度与G61~G90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CHN组女子运动员的滑雪速度显著高于G61~G90组(P<0.01)。冬季两项被归类为耐力性项目,有氧代谢能力对整体表现具有显著性影响(Joyner et al.,2008)。冬季两项运动员的滑雪能力与最大摄氧量和乳酸阈值呈中度相关(Rundell et al.,1995)。有研究证实,冬季两项运动员的越野滑雪表现与有氧能力、上肢肌肉力量和去脂肪体重有关,上肢力量和体脂肪比例是造成滑雪表现性别差异的主要原因(Wagner et al.,2025)。冬季两项长距离项目中,有氧供能能力在运动员代谢系统中占比大于96.8%,最大摄氧量和乳酸阈值对冬季两项的越野滑雪表现至关重要,尤其是上坡路段需要更高的功率输出(白鹏 等,2020;黎涌明 等,2014)。另外,我国运动员在身体形态(身高、体重、大腿围、克莱托指数、体脂率和去脂体重)与国外运动员存在显著差异(王润极 等,2025)。因此,我国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滑雪时间的差异可能与最大摄氧量、乳酸阈以及功率输出水平差异有关;滑雪时间的性别差异可能与肌肉力量和体成分有关。

本研究表明,各组男子、女子运动员3圈滑雪均采用“反J型”配速策略,即第一单圈>第三单圈>第二单圈。第一圈加速领先,第二圈降速调整,第三圈匀速保持,这与越野滑雪研究中的速度分配策略一致(Sandbakk et al.,2016),但不同于冬季两项世界杯女子短距离项目奖牌获得者所采用的逐圈加速配速策略(陈辉 等,2014)。研究表明,优秀运动员采用更均匀的配速策略,即各单圈的速度更接近其整体的平均速度,该研究认为起跑过慢可能影响射击心理状态,起跑过快可能导致更大程度的生理疲劳(Losnegard et al.,2023)。与G1~G30组运动员相比,CHN组男子运动员表现为第二单圈速度较快,第三单圈冲刺能力较弱;而女子运动员则是第一单圈的加速领先能力较弱,第二单圈速度较快,而第三圈无力冲刺。提示,我国运动员应采用更均匀的配速策略,提高首末圈滑雪速度。不同竞技水平和性别运动员采用不同的配速策略,潜在的配速策略差异可能是导致滑雪速度差异的原因之一,未来需要对冬季两项各单项的配速策略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本研究中的滑雪速度较2016/2017赛季世界杯快4.2%,较2001/2002赛季世界杯快11.2%(Laaksonen et al.,2018)。然而,由于天气条件、雪场地形条件、滑雪板等客观因素以及研究样本量的差异,使直接比较缺少说服力。例如,海拔(Lunghi et al.,2019)、温度(Grebot et al.,2007)、风速(Skattebo et al.,2018)均对射击命中率和滑雪速度具有显著影响。自1980年世界冬季两项联盟允许使用自由式滑雪技术后,滑雪速度大幅提升,这与滑雪装备和训练方案的改进有关。提示,我国冬季两项运动员的训练方案制定应与时俱进。

此外,CHN组男、女运动员的射击命中率分别较G1~G30运动员低13.5%和4.6%,导致罚时增加31.2 s和13.9 s,进一步增加了与G1~G30组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差值,验证了射击表现对比赛成绩的显著影响。前期研究表明,靶场时间占不同竞技水平运动员比赛成绩方差变异的4%~6%(1.3~1.9 s)(Luchsinger et al.,2018),这与本研究9.1%~14.4%的结果存在差异,可能与运动员整体水平有关。研究表明,优秀冬季两项运动员在长期的射击训练中形成心脏-骨骼肌反射,能够在心脏跳动周期的稳定期(舒张期)进行射击,降低调整心率和瞄准时间(Vickers et al.,2007),这说明优秀运动员靶场时间差异较小。研究表明,比赛中滑雪过程的心率约为90%最大心率,一般水平运动员到达射击场地后,待心率降至60%~70%最大心率后开始射击,然而优秀运动员的射击命中率则不完全依赖于心率(Hoffman et al.,1992b)。值得注意的是,与Laaksonen等(2018)的研究相比,同等水平运动员的射击时间仅减少1~2 s,因此,教练员和运动员通过提升射击速度来提高比赛成绩存在局限性。步枪射击相关研究发现,随射击瞄准时间增加,射击命中率并非呈单一递增趋势,瞄准时间过长导致注意力集中程度下降,肌肉震颤增加,该研究认为最佳瞄准时间为5~10 s(Hawkins,2013)。优秀冬季两项运动员首发射击的最佳瞄准时间约为6 s(Luchsinger et al.,2018)。Köykkä等(2021)研究表明,冬季两项射击包括2种瞄准策略:1)移动瞄准策略,有规律地控制步枪瞄准点运动,在瞄准点经过靶心时扣动扳机;2)保持瞄准策略,保持瞄准点不动,在最稳定状态下扣动扳机。另外,与保持瞄准策略相比,使用移动瞄准策略的运动员具有更高的射击命中率和更快的射击速度。这说明射击具有最优的瞄准时间,连续5枪射击保持在25~30 s可能是最优的射击策略。提示,我国运动员应加强心脏活动周期的感受反馈能力和步枪控制能力,以达到最优射击策略。

本研究发现,男子运动员滑雪速度较女子运动员快12.2%~15.8%,而同等水平越野滑雪运动员的滑雪速度的性别差异为9%~ 10%(Bolger et al.,2015)。这可能是因为冬季两项男、女运动员背负同样重量为3.5 kg的步枪,但女子运动员的消耗能量高于男子运动员。此外,冬季两项男子短距离项目滑雪距离较女子长,使研究结果中滑雪速度的性别差异与实际的性别差异存在误差(Solli et al.,2024)。G1~G30组和G61~G90组射击命中率不存在性别差异,这与以往的冬季两项射击和步枪射击研究结果一致(Luchsinger et al.,2019;Sattlecker et al.,2017;Skattebo et al.,2018)。但CHN组运动员射击命中率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男:76.7% vs女:85.2%),CHN组女子运动员具备较高的射击命中率,与G1~G30组仅相差4.4%,但男子运动员的射击水平仍需提高。国外运动员多表现为男子运动员较女子运动员有更长的训练年限和更早的大赛参赛经验,而我国则是女性较男性有更长的训练年限和更早的参赛经验(表2),这可能是导致我国男、女运动员射击表现具有显著性别差异的原因。经验丰富的运动员对射击目标的专注度更高,射击命中率和稳定性更佳(王润极 等,2021)。研究表明,在有观众条件下,冬季两项女子运动员射击表现显著升高,而男子运动员则显著下降(Heinrich et al.,2021)。瑞典优秀冬季两项运动员每年射击训练20 000发以上,训练内容包括精瞄训练、压力和突发状况训练以及首发射击训练等精细化方案设置(周文婷,2022)。我国运动员更注重基础巩固阶段的射击训练,国外运动员的训练计划更强调以赛代练(王润极 等,2025)。另外,我国优秀男子、女子冬季两项运动员的射击年度训练计划多为相同训练内容和训练时长(刘霄政,2024;张绍礼 等,2014)。因此,训练年限、参赛经验、生理心理特征等性别差异,以及训练计划的制定可能是导致我国男子、女子运动员射击表现差异显著的原因。提示,我国男子运动员应重视生理、心理压力下的步枪控制训练;考虑设置性别和运动员个体间的差异化射击训练方案。

G1~G30组男子运动员立姿靶场时间较女子运动员少6.7%,男子运动员立姿射击速度较女子运动员快7.0%,而卧姿射击时间和场地时间的性别差异不显著。G61~G90组男子运动员的立(卧)姿射击时间较女子运动员显著少12.6%(6.0%),而立卧/姿射击场地时间的性别差异不显著。3组运动员的卧姿射击命中率平均较立姿射击命中率高5.8%。前期研究发现,滑雪强度对卧姿射击准确性的影响小于立姿射击, 即使立姿射击的目标靶较卧姿大1.55倍,立姿射击命中率仍然低于卧姿(Hoffman et al.,1992a)。另外,卧姿射击时双肘和下肢均与地面接触,具有3个支撑点,而立姿射击仅有双脚2个支撑点,使卧姿射击时身体和步枪更稳定(房英杰 等,2021;孟昭莉 等,2007)。身体和步枪越稳定,射击准确性越高(Ihalainen et al.,2018;Sattlecker et al.,2017)。

3.2 越野滑雪和射击表现与比赛成绩的关系

本研究发现,3组运动员的年龄、训练年限和世界杯首秀年龄均与比赛成绩无显著线性相关关系,说明并不是年龄越大、训练年限越长、大赛参赛时间越早,比赛成绩就越好。有研究表明,越野滑雪长距离和短距离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峰值年龄分别是(26.2±2.3)岁和(26.0±1.7)岁,且不存在性别差 异(Walther et al.,2022)。然而,目前鲜见关于冬季两项最佳竞技表现的峰值年龄研究。需要注意的是,冬季两项由越野滑雪和射击2个单项构成,且单项间相互影响,这可能是本研究中并未发现冬季两项比赛成绩与年龄等变量间的线性相关关系的原因。2019/2020—2023/2024赛季,我国优秀女子冬季两项运动员唐佳琳和孟繁棋均在冬季两项国际赛事中取得过优异的成绩,但两人的年龄相差7岁,并且年龄较长的唐佳琳仍保持着我国上述5个赛季冬季两项短距离赛的最好成绩。探索年龄特征与比赛成绩的关系有助于我国冬季两项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测评与提升。

本研究发现,3组运动员的比赛时间均与滑雪时间呈显著高度正相关关系,这说明各组运动员均可通过提高滑雪速度进一步提升比赛成绩。需要强调的是,相关性不等同于因果性,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滑雪时间越短则比赛成绩越好。G1~G30组男子和G61~G90组男、女运动员的比赛成绩与立(卧)姿场地时间呈显著中度或低度相关。研究表明,运动员进入射击场地前会降低滑雪速度,并 在射击场花费时间调整心率,以提高射击表现更多时间(刘丰彬 等,2008)。因此,运动员心率调节能力越强,靶场时间越少,比赛成绩则越好。G1~G30组男子运动员和G61~G90组女子运动员比赛成绩与立姿射击命中率呈显著低度相关,而与卧姿命中率不具有显著相关关系。这说明同一竞技水平运动员立姿射击命中率标准偏差大于卧姿射击( 表3),这与立姿射击重心高、稳定性差有关。我国男、女运动员比赛成绩与射击时间(r=0.274~0.297)和射击命中率(r=-0.423~-0.301)呈显著相关,与场地时间无关。这说明我国运动员射击命中率越高,射击速度越快,比赛成绩越好。提示,我国运动员射击表现存在分层现象,运动员间个体差异较大,射击表现稳定性较差,容易受赛场地形环境和气象条件影响。尽管IBU要求比赛场地海拔不得超过1 800 m,但2019/2020—2023/2024赛季国际赛事的海拔高度仍具有较大差异(300~1 800 m)。风速、温度等不可控因素使射击命中率的稳定性更具有挑战。滑雪时间是比赛成绩最重要的预测变量,其次是立姿射击命中率和卧姿射击命中率。多元逐步线性回归结果表明,G1~G30组运动员射击命中率的预测程度(男:3.7%~3.9%;女:6.4%~9.4%)低于G61~G90组运动员(男:4.6%~5.5%;女:9.0%~11.8%),这进一步验证了优秀运动员均具备较高的射击命中率,而一般水平运动员的射击命中率稳定性较差。提示,高射击命中率是取得优异比赛成绩的前提,滑雪速度是制胜的关键。

4 结论

1)滑雪速度和罚时是影响冬季两项短距离项目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且对不同竞技水平运动员的影响程度不同,不同竞技水平和性别的运动员年龄特征具有较大差异。提示,射击命中率高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滑雪速度快是制胜的关键。

2)优秀运动员连续5枪平均射击时间为(29.6±3.8)s(卧姿)和(26.6±4.6)s(立姿),命中率为90.0%±13.9%(卧姿)和86.2%±15.6%(立姿)。我国女子运动员射击表现优于男子运动员,但我国运动员整体上射击时间长且命中率低,提示,应优化射击瞄准策略,制定性别及个体差异化射击训练方案。

3)优秀运动员3圈滑雪采用“反J型”配速策略,潜在的配速策略差异可能影响最终比赛成绩。提示,应加强我国运动员的首末圈平均配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88 2010年南非世界杯决赛|主题曲世界杯|创意公社世界杯创意灵感站|ideacommun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